三明明溪:校园开放,侨乡暑期别样精彩
胡坊学校的暑期非遗课堂上学生学做茶花灯。
城关中学学生暑期在学校图书馆静心阅读。
“没想到学校开放,还安排特色课程,孩子暑期能学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技能,这服务真做到我们家长心里了!”7月17日早晨,三明市明溪县第二实验小学校门口,家长王倩的话语难掩开心与感动。
校园里,到处传来欢声笑语。操场上,体育老师带领孩子们跳绳比赛,加油声此起彼伏;科技教室里,学生们围着实验台,紧盯机器人编程演示,不时发出惊叹;美术室内,一幅幅童趣盎然的画作渐次呈现。这些场景,正是明溪县暑期校园开放活动的生动写照。
作为福建内陆新侨乡,明溪县出国人口占总人口12.6%,侨眷侨属约5万人,留守儿童暑期“看护难”成突出问题。“暑期里,孩子们往往只能由年迈的祖辈照看。老人们精力有限,不仅难以辅导孩子学习,更无法保障孩子的安全和丰富他们的假期生活。”明溪县教育局副局长葛丽娟介绍,对此,不少家长忧心忡忡,每到暑期就愁眉不展,不是担心孩子在家沉迷电子产品,就是担心外出玩耍发生意外。
民有所呼,教有所应。为了解决这一社会难题,去年,明溪县教育局在暑期来临之前,就深入开展了前期调研摸排工作,详细了解县域内孩子们的暑期安排情况以及家长们的实际需求。在充分掌握情况后,经过反复研讨和精心策划,推出校园开放活动,受到家长、学生的欢迎。于是,今年继续开展这一活动。目前,全县12所中小学开放图书馆、体育场等5大类60余个场地,联动6处校外空间,为学生搭建起安全广阔的活动平台。
校园开放绝非简单“开门”,更要让学生学有所获。明溪县教育局指导各校构建“学科辅导+兴趣社团+劳体结合”三维课程体系,设计红色、观鸟、科技等15项课程,预计授课2620节,253名教师参与。
“明溪籍红军浴血奋战,两次战斗歼敌400余人,缴枪700多支,这是第五次反‘围剿’东方战线的重大胜利……”明溪县实验小学的红色教育受到孩子们的欢迎。课堂上,黄微老师生动讲述铜铁岭战役。此外,依托本地红色资源,组织学生走进教育基地,在红色遗址聆听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明溪县胡坊学校的非遗课堂同样精彩。孩子们在老师指导下剪彩纸、做茶花灯,一件件作品诞生时,自豪笑容绽放在稚嫩脸庞。“上的都是自己喜欢的课。你看我这茶花灯多漂亮。暑假过得太有意义了!”学生陈晓艺举着自己的作品说。
夕阳西下时,校门又热闹起来。孩子们攥着剪纸、捧着画作、举着自己的漆扇等作品,像一群满载而归的小候鸟。“妈妈你看!我的非遗漆扇!”“奶奶,这是我剪的蝴蝶,给你当书签!”欢声笑语漫过校门,在夏日的晚风里飘荡,把教育的暖意送进了千家万户的心房。(林铭水 王翠萍 吴祥兴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