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安溪:支部建在小区 治理根系深植
“以前我们这小区脏乱没人管,自从有了党支部,党员带头干,居民一起上,环境变美了,邻里也和气了,小区真是焕然一新!”近日,说起小区的变化,家住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凤山社区的陈阿姨满脸笑容。这样的变化,正是安溪县将党支部建在小区里、把治理根系深扎城市末梢的生动写照。
安溪生态环境局党支部先后到文昌社区等共建单位“双报到”。安溪县委组织部供图
今年以来,安溪县将治理触角精准延伸至城市“细胞”——居民小区,以“支部建在小区上”为核心,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资源下沉、多方协同的基层治理新路径。目前,全县142个小区实现党支部100%覆盖,激活了治理“神经末梢”。
面对城市基层治理的堵点,安溪县以织密组织网络破题。开展集中攻坚,科学设立小区党支部142个,实现“一小区一支部”。在楼栋、业委会、物业灵活设置党小组,选配党员楼栋长341名、街巷长167名,构建“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楼院党小组+党员楼栋长”的穿透式组织体系。按照“一讲四有”标准,优先选拔小区居民中在任或离退休的党员领导干部、社区“两委”、业委会成员担任小区党支部书记,建立“小区党支部书记数据库”和“小区党支部书记后备人才库”,目前已有14名离退休党员主动担任小区党支部书记。倡导小区党支部书记和业委会主任“一肩挑”,业委会主任兼任小区党支部书记有39名,占比29.1%。落实县领导及单位挂钩制度,实现142个小区全覆盖挂钩,督促13件小事落实,深化在职党员报到服务工作,到社区小区报到的在职党员超5000名。
安溪着力推动人财物向小区集聚,做实精细化服务。鼓励小区盘活闲置资产300余处,改造利用建成党群服务站点20个。通过党费划拨、财政扶持等提供坚实经费保障,2025年已支持86个小区建设。推深做实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机制,由党员处级领导干部担任书记,每季度召集多部门共商治理难题,全县召开协调会167次落实项目378项。健全物业“四方联席会议”机制,按照“1+4+N”模式,每月由小区党支部牵头,召集社区、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业主代表等四方共商共议,全县已召开物业“四方联席会议”1000多场次。扎实推进小区党支部评星定级、小区物业服务质量评星定级工作,目前,全县小区物业服务质量星级评价已实现全覆盖,并成功推选市级示范项目,其中3个小区获评“泉州市住宅小区物业服务质量五星级小区”,1个小区获评“美好家园”小区。
安溪县凤城镇蓝湖社区开展2025社区“七彩课堂”。安溪县委组织部供图
坚持治理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安溪建立县乡两级“小区吹哨、部门报到”联动机制,依托线上线下渠道畅通诉求,受理诉求42件办结率100%。推深“业主接待日”35次,推动就地化解纠纷。坚持党建带群建,组建136支志愿团队,累计开展近邻志愿服务400余场次,惠及居民20万余人。
针对治理后备力量储备不足、培训覆盖不全等问题,安溪县将通过“组织推荐+党员自荐+居民举荐”三维选拔机制重点从在职党员、离退休干部中精准选拔后备人才。采取“线上+线下”模式开展全覆盖轮训,切实提高小区党支部成员和业委会成员的履职能力,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让群众真切感受家园之变。
支部建在小区,治理落在实处。安溪县以“支部扎进小区”为金钥匙,精准激活了城市治理的“神经末梢”,成功将党的组织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的强大动能。通过织密建强组织体系、推动资源力量下沉、创新联动服务机制,安溪不仅有效破解了城市基层治理的痛点难点,更在小区这个城市治理的最小单元里,织就了一张党建引领、多元协同、服务精细、群众参与的治理网络,让党的根系在城市最深处牢牢扎稳,让治理的效能直达千家万户,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未来,安溪县将持续深化探索,着力补足后备力量、提升培训实效、强化宣传引导,为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让每一个城市“细胞”都焕发蓬勃生机,共同构筑美好和谐家园。(黄如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