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不住的洪流:千余名台青跨越海峡赴约 聚闽共绘融合新篇

海峡两岸 | 东南网 2025-08-07 15:27

在琅岐海峡青年交流营里,两岸青年欢聚于此。

东南网8月7日报道(记者 卢金福)盛夏的福州,琅岐海峡青年交流营地成为欢乐的海洋,两岸青年相聚于此交流互动。第十三届海峡青年荟(以下简称“海青荟”)集中阶段活动于8月1日至7日在福州举行,约1300名台湾青年跨越海峡,与大陆伙伴齐聚八闽大地,在20多项涵盖文化研习、创业对接、体育竞技的活动中畅叙情谊、共话发展。这场跨越海峡的青春之约,再次印证了“两岸一家亲”的深厚羁绊与交流大势不可阻挡。

初见:从陌生到亲近 心与心在此刻靠近

“像回到家乡一样!”第一次踏上福建土地的台湾青年王秋闵,第一站到泉州听到熟悉的闽南话时,瞬间消解了所有陌生感。

第九届两岸大学生领袖营。

此次海青荟中,首次参与的台青新面孔超80%,王秋闵便是其中之一。福建之行让他对两岸历史有了更深认识。观看《最忆船政》演出时,先辈们抵抗列强、奋发图强的骨气深深触动了他:“许多台湾青年在岛内没学到这些历史,那天看到不少人悄悄抹泪。”

除了历史的共鸣,生活的便利也让王秋闵惊喜,他特地办了张大陆银行卡,体验到电子支付、网约车和外卖的便利性,他笑言:“长胖了5公斤。”更让他暖心的是大陆朋友的热忱:“遇到困难总有人第一时间帮忙,把我们当自己人。”

从事武术工作的王秋闵,这次带了不少“首来族”学生,看着大家快速融入,他说:“多了解、多互动,才能化解隔阂,以后会常带学生来。”

台青何育丞是一名“首来族”,他参加了2025年两岸青年永泰农文旅产业创新研学营。他说,出发前对大陆的印象大多来自网络,这次亲眼看到福建的青山绿水、近距离了解历史文化故事,还有无人机在农业里的运用,觉得特别新鲜,原来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能结合得这么好,回去后要把这些见闻讲给家人朋友听。

“来之前,我在社交平台上刷到过不少关于大陆的资讯,但真正踏足这里,才发现‘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台湾青年博士胡宗智参加第三届“好年华 聚福州”闽台青年人才研学营,有着理工科专业背景他在体验后难掩兴奋,他坦言,现场接触到的科技行业前沿动态让自己格外感兴趣,“有很多惊喜和意外收获。”

闽台青年人才研学营。

胡宗智还特别关注到大陆完善的人才培育生态,并与多家单位进行了对接。“福建有许多创业基地,配套很完善,能感受到对人才发展的重视,给年轻人提供很好的成长土壤。”

两岸青年合唱快闪活动。

台青徐同学参加了“烽火同声——纪念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80周年两岸青年合唱快闪活动”。他第一次来福建,却有“似曾相识”的亲切感:“说话的语调、生活的步调,连建筑风格都很像。”他笑着说,音乐本就是两岸青年的共同语言,“不用太多解释,合作时自然心有灵犀。”谈及未来,他计划来大陆创业:“台湾音乐培训市场已饱和,大陆的发展空间更大,这里有太多机会等着我们。”

常往:在互动中沉淀 情谊如佳酿渐浓

台湾青年和企业进行就业签约。东南网记者卢金福 摄

今年海青荟也迎来了不少“老朋友”。台湾学生李兆祥今年读大三,第三次来福建参加海峡乡建乡创活动,今年还与福建跨界自造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就业意向协议。

李兆祥发现,台湾的社区规划师制度与大陆的乡村建设,虽地域不同却内核相通:“核心都是挖掘地方特色、强化文化主题,最终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他坦言,大陆有政策和资金支持,乡村建设步伐更快;台湾乡村治理起步早,积累了不少经验,“毕业后想投身闽台乡建乡创合作项目,把两岸优势结合起来。”

台青卢卉媗海峡两岸乡建乡创交流会上作项目路演。

台湾学生卢卉媗学习的是空间设计专业,她对大陆的乡村振兴有着深切感受:“大陆很用心在做乡村建设!”去年她曾来福建待了10天,总觉得意犹未尽。今年,她再次报名参加实训,一待就是一个多月,她在三明岩前镇参与两岸青年地景艺术创作周的设计和现场布置,还在福州苍霞社区实地调研,打磨路演方案。“以前大多是纸上谈兵,这次可是真刀真枪实操,还有不少业界老师手把手指导,每一分收获都特别扎实!”卢卉媗提起这段经历,语气里满是兴奋。

台湾辅仁大学的张老师经常参与两岸音乐交流活动,他和大陆的伙伴一起挑选了《长城谣》《毕业歌》《归来》这三首歌作为合唱曲目。“音乐是没有隔阂的语言,尤其是这些承载着共同历史记忆的歌曲,最能触动人心底的情感。”他认为,这样的活动让两岸青年在歌声中读懂历史、在交流中拉近距离,希望有更多台湾青年走进来,感受这份血脉相连的情谊。

台湾运动文化教育发展协会理事长吴锡祥带着学生参观福州台湾会馆。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台湾运动文化教育发展协会理事长吴锡祥长期深耕两岸体育交流领域,此次他带领44名台湾青年参访,其中29人是首次来到大陆的“首来族”。“在平潭的慢速垒球交流结束后,台湾青年和福州、平潭的队员们还在场地边聊了很久,从球技聊到生活,甚至约了下次再聚。那种自然的亲近感,是任何政治操弄都挡不住的。”在他看来,两岸青年交流的意义,恰恰藏在这些“接地气”的互动里。

在当前两岸形势下,吴锡祥更觉责任重大:“我们有使命把平台搭得更稳、活动办得更好,让愿意来的青年感受到真诚和温暖。”

深根:从过客到家人 梦想在这片土地生长

福建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加快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全力打造台胞台企台青登陆的第一家园,越来越多台湾青年成为两岸融合发展的实践者、贡献者和受益者。

台胞康永明一家在海峡青年连心汇分享。

台胞康永明是一名橄榄球教练,去年他放弃台湾公立校教职,在福州寻找人生的“下半场”,目前在福州外语外贸学院任职,继续推广自己热爱的橄榄球。

“人生就像橄榄球比赛,重点不是起始位置,而是要有突破的勇气向前。”去年暑假,他把妻儿都接到了福州生活学习,让他安心的是,两个孩子比夫妻俩更快爱上这里,“小朋友的社交圈比我们还广”。

台湾少数民族歌手、音乐人黄雅各,与两名大陆青年组建乐队,常在福建各地参与音乐交流。今年3月,家里添了新成员,他计划9月接妻儿来福州团聚。今年海青荟发布了2000多个面向台青的优质工作岗位,还有支持建设“海峡青年发展型城市”的新举措,他笑着说:“这些政策太好了,太太曾是台湾护理师,还精通多门外语,肯定能很快找到合心意的工作,一家人能在这儿安稳生活。”

毕业于台湾大学的沈坤庆,现任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刚来福州时虽遇到过发展瓶颈,但如今在实验室里找到了归属感:“我的科研渐入佳境,研发的氮化镓晶体结构已达国际高水平,全世界没几个单位能做到,这正是台湾研发经验与大陆资源平台融合的成果。”

他坦言,大陆有足够的能量支持年轻人勇敢创业、探索未知:“在这里能历练出真功夫。现在的政策帮助太大了,真心鼓励更多台湾年轻人过来,这里有广阔天地可以施展才华。”

第十三届海峡青年连心汇。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这场跨越阻挠的相聚,不仅是一次交流盛会,更印证了一个不变的真理:两岸青年血脉相连的情谊,永远是任何势力都无法割裂的纽带。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海青荟组委会提供)

新闽网客户端下载 新闽手机网 新闽网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