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永泰:一颗油茶果的“增值密码”
在位于福建省永泰县清凉镇乐山村超300亩的油茶种植基地,福建仙品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林家辉坐在办公室的电脑前,正紧盯着屏幕上实时跳动的林地数据,虫情、土壤墒情、气象数据等信息一目了然。
永泰县油茶种植历史悠久,作为福建省重要的产油大县,这里的油茶早已深深扎根于山间沃土。截至2025年,全县油茶种植面积已突破14万亩,年产油茶鲜果4万吨,综合产值达2.1亿元。
“好种出好苗,好树结好果”,悠久的种植历史为产业积淀了深厚根基,而科技的注入则让这棵“老果树”结出“新果”。从良种选育到智慧种植,从工艺革新到全链布局,永泰油茶正借科技之力,实现从“靠天收”到“科技兴”的蝶变。
良种先行,破解低产难题
永泰油茶产业的突围,始于一粒良种。
曾经,永泰油茶普遍面临“大小年”突出、出油率低的难题,不少农户守着老树种难赚钱,产业发展陷入瓶颈。林家辉的祖辈世代在永泰山间耕耘,到他这一辈,已是家族第五代油茶种植人。过去,父辈靠着传统老树种摸索种植,就面临着这样的困境。
2010年,林家辉从父辈手中接过“接力棒”,流转下清凉镇乐山村300亩林地,下定决心通过良种革新打破产业僵局。“近年来,我们基地率先引种‘闽43’‘闽48’‘闽60’等省级主推良种,并在东洋乡选育出‘永9’‘永32’等适宜永泰高海拔地区种植的小果油茶良种,进一步优化了品种结构。”林家辉介绍,基地采用“花期互补”的品种搭配模式,结合标准化修剪技术,有效破解了产量波动难题,实现了“小年不减产、大年稳增收”。
立冬过后迎来丰收的油茶果。人民网 林铭贤摄
在永泰县林业局和福建省林科院的指导下,基地还采用“条带式种植”模式——一个条带一个品种,不同品种间的花粉传播,大幅提高了坐果率。从品种性能来看,良种的优势更是直观可见:“闽优1-32号”鲜果出籽率可达40%-42%,远超传统老品种的30%-35%;经过选优的小果油茶品种,出籽率从传统的60%-65%提升至70%-75%,且能更好适配永泰600米以上的高海拔环境。
良种在永泰的山间播种,离不开政策扶持。“现在,我们县新种油茶品种全部采用审定认定的优良品种,对持有良种证的农户给予补助。”永泰县林业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林鑫介绍,为推广良种,省市联动出台扶持政策,对新造丰产油茶林、低产油茶林改造分别给予每亩1200元、300元的补助,用真金白银鼓励品种更新。
智慧种植,推动“精准生长”
在乐山村的油茶种植基地,即将投用的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科技感满满。
“每亩55个360度旋转喷头的设计,可在5米直径范围内精准喷施水肥与药剂。”林家辉指着智慧大屏介绍,屏幕上不仅实时显示土壤墒情、温度、湿度等数值,还能联动基地监控,将农事过程同步溯源至工厂,打通种植端到加工端的全链条。
推动“精准生长”的背后,是对山地种植“劳动力缺乏”“人工成本上涨”等痛点的针对性破解。通过手机软件,基地工作人员可根据土壤实时数据与天气情况,远程调控水肥配比与输送量,甚至通过管道喷施完成病虫害防护,相比以往,大幅节省劳动力。
“以前施肥浇水全凭经验,现在通过传感器数据就可以精准操作,并通过远程操控完成作业。”林家辉说,待今年修剪工作完成后,水肥一体化系统将进入大面积试验阶段,届时“人在家中坐,管遍山间林”就将成为现实。
遍布油茶林间的喷施管道。人民网 林铭贤摄
“精准”二字不仅体现在水肥管控,更贯穿于土壤改良与植株养护的全过程。为改善山地土壤条件,基地通过生物菌剂、有机肥与无机复合肥的搭配,完成了土壤改良。林下则科学种植绿肥作物,不同绿肥的搭配,让山地土壤在生态循环中持续焕发生机。
作为绿肥种植的黑麦草。人民网 林铭贤摄
乐山村种植基地的“升级”,是永泰县推动油茶产业朝着智慧农业转型的缩影。
一年前,农业农村部印发《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其中,鼓励地方因地制宜推进水肥一体化智慧管控设施、信息化监管设备等数字农田建设。永泰县把握住政策机遇,将国家层面的产业导向与本地油茶种植实际相结合,将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推广至清凉镇、大洋镇、洑口乡等油茶主产乡镇,让智慧农业的政策红利转化为山地油茶产业提质增效的实在成果。
龙头引领,激活“共富动能”
在永泰油茶产业从“传统种植”向“现代产业”跨越的过程中,以福建仙品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仙品源)为代表的龙头企业,正成为串联产业链、带动小农户、提升产业能级的重要力量。而这背后,一定程度上基于政府“重点扶持、精准赋能”的政策支撑。正如林鑫所说:“我们不‘撒胡椒面’,而是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带动效应。”
仙品源自2010年流转乐山村林地发展油茶以来,不仅自身建成良种示范基地,更以“协议收购+技术指导”模式带动周边乡镇农户参与。企业与东洋、长庆、盖洋、大洋、白云、嵩口等多地农户签订收购协议,明确要求农户不得使用重金属超标、农残超标的肥料,同时以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收购符合标准的油茶果。
在种植端,龙头企业为农户搭建了“稳增收、降风险”的“防洪堤”。这一过程中,政府的资金补助使其可持续。
为鼓励龙头企业收购油茶果,永泰县明确,每收购100斤油茶果,给予5元补助,单个企业此项补贴金额可达10万元。这一政策让企业有底气给种植户“兜底”,形成“企业敢收、农户愿种”的良性循环,保障了种植户的稳定收益。
在加工端,“能力升级”让产业链价值持续攀升。永泰县鼓励精深加工龙头企业为小农户按生产成本提供代加工服务,解决“加工无渠道、技术无支撑”的痛点。精深加工企业每代加工产出100斤茶油产品给予30元补助,单个企业此项补贴金额可达10万元。“鼓励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对代加工茶油产品检测符合其产品标准的,可以授权使用该企业的产品包装和品牌,有效带动全县油茶产品提升品质,提高附加值,这是今年提升油茶产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创新举措。”林鑫介绍道。同时,针对龙头企业精深加工能力提升,永泰县推出奖补政策——购买精深加工设备及检测仪器可享受50%奖补,单个企业此项补贴可达30万元,以设备升级推动工艺优化,让精深加工能力更好辐射全县。
公司位于数字永泰产业园的快速检测实验室。人民网 林铭贤摄
乘着政策东风,仙品源在东洋乡秀峰村设立了初加工厂房,每小时可处理1.5吨鲜果;在数字永泰产业园布局精深加工,将油茶籽加工成儿童油、月子油、口服直饮油茶等系列产品,还开发出香皂、外用按摩油等衍生产品,让每一颗油茶果实现“吃干榨净”。
如今,以仙品源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已成为永泰油茶产业的“火车头”,带动成千上万的农户增收。这种“龙头引领、全链联动”的模式,正推动全县油茶产业朝着“种植标准化、加工智能化、产品品牌化”的目标稳步迈进,让油茶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致富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