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造闽江城市防洪闭合圈 闽江干流防洪提升工程(福州段)进度完成60%

今日关注—省内 | 2025-07-10 17:44

烈日下,闽江碧波如镜,水鸟不时飞过,白羽掠过水面,漾开圈圈涟漪。旖旎风光一旁,是一派忙碌场景——在闽江干流防洪提升工程(福州段)C4标段施工现场,数台冲孔灌注桩机械有序施工,运输车辆来回穿梭,工人正加紧作业。

闽江干流防洪提升工程(福州段)是国家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位于闽江干流所经过的福州市仓山区、闽侯县,是以防洪、排涝为主,兼顾生态补水的重大水利工程。该工程概算总投资15.56亿元,拟通过提升和新建堤防(护岸)、泵站、水闸等,提高防洪标准,增强排涝能力,补齐中心城区防洪屏障最后一块短板。

在福州域内的一个小弯道处,闽江一分为二,一头向北进入城市,成为福州人的“母亲河”;另一头则向南铺展,被称为乌龙江。在C4标段施工现场,仓山区南台岛螺洲河与乌龙江汇合处,蓝色的爬架网内螺城水闸雏形初现。

“螺城闸泵站工程是该项目控制性节点,建成后将明显提升仓山区尤其是螺洲河流域的排涝能力。”该标段现场负责人孙明俊介绍,螺城闸泵站建设内容包括水闸、排涝泵站、生态补水泵站,3部分并排布置。

螺城水闸施工现场。姜鸿生摄

螺城水闸施工现场。姜鸿生摄

螺洲河是内河,潮起两头涨,由乌龙江分流而来,环绕螺洲镇后又流回乌龙江。每年汛期,台风带来的强降水常导致螺洲河水位上涨,原有的天福水闸难以满足城内排涝需求。“螺城水闸设有3个闸门,每个闸门净宽8米,相比原有的天福水闸,过流面积将提升近3倍,同时具备防洪排涝纳潮功能。”孙明俊补充道,新建的排涝泵站也可及时将涝水抽排入乌龙江,有效控制螺洲河水位,从而防范内涝发生。

除新建水闸、泵站外,C4标段还承担着5.2千米防岸提升任务,是全线的关键标段。该标段基础处理工序复杂、耗时较长,且紧邻乌龙江和螺洲镇部分内河网,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面临许多挑战。面对施工难度大和工期紧的双重压力,参建单位不断优化施工方案,在基坑周边采用拉森钢板桩进行围护,部分采用高压旋喷桩防渗墙,减少渗水量;打破传统施工方案,按照交地一块、建设一块的原则加紧施工;根据潮汐变化,利用落潮时间进行桩基和土填方施工,全力以赴抢抓工期。

眼下,福建省已步入主汛期,落实安全度汛措施,确保施工人员和在建工程安全成为重中之重。

“每年我们都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编制防汛预案,并通过培训、演练等多种方式,推动防汛预案从‘纸面’到‘地面’转化落实。”孙明俊翻开数十页的防汛预案,介绍起工程完备的防汛安全责任制——‌成立防汛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下设防汛办公室,成员包括安全、技术、物资等部门负责人,通过“项目部—施工队—班组”三级责任体系,逐级落实防汛任务;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每日做好基坑、边坡、临时设施等重点部位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整改到位;积极对接水利、气象部门,通过微信群、广播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分级响应。

站在C4标段项目部隔江眺望,闽江干流防洪提升工程(福州龙祥岛段)也在加紧施工中。龙祥岛新建堤防基本沿着现有防洪岸线布局,环岛一圈完成闭合。值得一提的是,新建堤防采用上坡下桩式结构,上部为坡式护岸,外侧采用现浇生态混凝土护面,在保障安全防护的同时可实现生态种植。下部桩顶之上还将设置彩色透水混凝土路,迎水设立铁艺栏杆,打造亲水步道。堤防提升改造完成后,将大幅度提升龙祥岛沿江风貌,为周边群众出行、休闲娱乐,以及游客观光提供便利。

闽江潮涌,一条“沿江长城”正在加速构建。“目前,闽江干流防洪提升工程福州段已完成60%,预计将于2027年全部完工。建成后,仓山区百年一遇的防洪体系将实现闭合,闽侯县龙祥岛段堤防将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我们将统筹参建各方力量,在确保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科学调度、合理施工,让工程尽早发挥作用。”福州市水利局建设处负责人左艳霞说。(苏晨)



新闽网客户端下载 新闽手机网 新闽网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