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暑假社会实践:八闽探源法治根,思想引领新征程
2025年6月29日至6月30日,为深入领悟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深刻内涵,探寻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八闽大地的孕育根源,我院“溯法闽源”实践队前往严复故居、三坊七巷文物修复成果展、福州市行政服务中心(鼓楼区),开展了实地调研活动。
故居传承法治精魂
6月29日上午,“溯法闽源”实践队员来到了严复故居。实践队员们在故居内认真聆听讲解,仔细观看每一件展品,深切感悟到这份法治传承的力量。严复,这位闪耀历史长河的人物,以其卓越的见识与果敢的行动,成为法治理念的先驱传播者。他敏锐地察觉到西方先进法治思想对于积弱积贫中国的重要性,翻译《法意》等西方法学经典著作。他为近代中国带来全新的法治认知,开启了民众法治观念的启蒙之门,在八闽大地乃至整个华夏播下了珍贵的法治种子。
习近平法治思想在继承先辈追求法治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在新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法治思想立足中国国情,全面统筹法治建设的各个环节。这既是对严复法治理念的传承,更是结合时代发展的创新与超越。实践队员在此行中,深切感悟到这份法治传承的力量,也更加坚定了探寻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八闽根源的决心。
古厝修复映法治新辉
参观完严复故居后我们便转向三坊七巷文物成果展观光。
回溯历史,1991年3月,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在三坊七巷召开文物工作现场办公会,高瞻远瞩地指出:“要在我们的手里,把全市的文物保护、修复、利用搞好,不仅不能让它们受到破坏,而且还要让它更加增辉添彩,传给后代。”这一指示如黄钟大吕,为三坊七巷乃至福州的文物保护工作锚定了方向。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引领下,福建在文物保护领域持续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福州市政府先后出台《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古建筑搬迁修复保护办法》等文件,为三坊七巷的保护修复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三坊七巷文物修复成果展,是对过往保护工作的一次集中展示。漫步展厅,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修复后的精美建筑模型、珍贵文物,更是一部生动的法治实践教材。它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习近平法治思想对引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法治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稳定的制度框架,确保了保护工作的持续性和规范性。它让我们明白,法治是推动社会进步、传承历史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政务服务展法治风采
6月29日上午,“溯法闽源”实践队员来到了福州市行政服务中心(鼓楼区),通过工作人员的专业讲解,我们不仅了解了政务中心现行的一体化、现代化的工作机制,还深刻领悟了“马上就办,真抓实干”这一理念的深刻内涵和发展进程。
1991年2月,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第一次向全市干部明确提出“要大力提倡‘马上就办’的工作精神,讲求工作实效,提高办事效率,使少讲空话、狠抓落实在全市进一步形成风气、形成习惯、形成规矩”。这一理念的提出,如同一剂强心针,注入福州的政务工作之中。
破困局开新局,福州政务服务实现华丽的蜕变。
过去,企业和群众办事常常面临着繁琐的流程、冗长的等待时间以及推诿扯皮的现象。而如今,走进政务中心,“马上就办”的氛围扑面而来。福州政务中心整合资源,推出“一站式”服务,大幅缩短了办事时间。工作人员以高效、热情的态度接待每位办事群众,对于符合条件的事项,立即办理,绝不拖延。这种工作作风的转变,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政务服务的便捷与高效,也极大地优化了福州的营商环境。
在八闽大地,“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优良作风不仅成为福建一项常态长效的工作机制,更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生动实践,推动着福建在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民生改善等各个方面不断取得新成就。福建的干部们以“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精神武装自身,在法治的框架内积极探索、勇于实践,让八闽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实干践行展法治新篇
此次“溯法闽源”实践活动,为我们清晰勾勒出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八闽大地的深厚渊源。福建作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前沿地,积累了宝贵经验。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入挖掘、系统梳理本土实践成果的经验教训,深化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领悟。让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八闽大地持续绽放真理光芒,结出更为丰硕的成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法治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