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梯度培育数均居全省第一” 厦门形成“数量多、分布全、层次清晰”专精特新企业群
近日,位于厦门市集美区的省重点产业项目——厦门航天思尔特研发制造基地完成竣工验收,预计明年投产。
据悉,该基地项目总建筑面积逾3万平方米,建成投产后可满足同时装备5条千万级产线的能力,可为有智能转型需求的企业提供“定制化”整体解决方案,既包括生产线设计、建设,也涵盖数字化、智能化方面的支持。
“基地将落户厦门市机器人应用公共服务平台。”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平台旨在建设国内先进的机器人及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打造厦门乃至全省智能制造应用技术的汇聚点和辐散源,提高本地企业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带动全市智能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
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智能高端装备制造及数字化工厂解决方案的厦门航天思尔特,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在厦门的蓬勃发展,也是该市积极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取得良好成效的写照。
累计培育18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特别是2014年以来,厦门大力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促进上下联动,加快培育一批专注于细分市场、聚焦主业、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形成数量多、分布全、层次清晰的‘专精特新’企业群。”厦门市工信局中小企业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该市已累计培育61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18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8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462家创新型中小企业,“以上各梯度培育数量均居福建省第一,成为推动厦门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力量。”
厦门航天思尔特研发制造基地竣工验收。林志杰摄
数据显示,18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行业占比前5的分别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仪器仪表制造业,“超五成企业深耕行业15年以上,超六成企业属于工业基础领域,超七成企业研发投入在1000万元以上,超八成企业营业收入在1亿元以上,超九成企业属于制造业,具有良好的创新能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各自拥有独门绝技,是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关键所在。”
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行业占比名列前茅的分别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设备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医药制品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以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这些企业具有发展稳定、就业贡献突出,研发投入持续、后劲发展十足,积极融入产业链、增强配套能力等显著特点”。
尤值一提的是,在上一轮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评选中,厦门累计获评三批次共31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其中7家企业承担过国家重大科技项目;31家企业中,近三年不仅呈现出经营突出、利润稳定和产业链地位稳固提升、强链补链作用增强等特点,还普遍重视研发、成果突出——近三年户均研发投入达到2600万元,占比8.7%,上年度研发投入占比已超过10%,研发投入强度逐年提升,而截至目前,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一类知识产权户均占有量达34.4项,其中发明专利31.5项。
厦门火炬高新区是厦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集聚园区。人民网记者 陈博摄
多措并举加强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
亮眼瞩目的显著成效,得益于厦门市近年来积极实施一系列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培育举措,且其中不乏创新性政策举措。
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升专精特新发展动力方面,大力提供政策资金支持,厦门市工信局出台多项专项政策,不断完善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开拓市场的扶持力度;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有关通知,出台夯基础、强创新、提质效、保要素、畅渠道、拓市场等6方面共15条措施40项政策,全方位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给予各梯次专精特新企业资金支持,如通过“免审即享”方式为全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兑现贷款贴息补助1.13亿元;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遴选一批重点支持的优质中小企业,结合绩效考核给予最高30万元资金奖励;对首次获得工信部认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给予100万元奖励;由中央中小企业发展专项(专精特新方向)资金按照每家600万元切块下达资金支持该市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
积极加强融资专项支持,升级优化“财政政策+金融工具”,形成规模超1500亿元的政策工具组合,通过设立技术创新基金、先进制造业基金、供应链基金、科技创新专项增信子基金等,运用“财政+银行贷款”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融资成本从2%/年降低至1.5%/年,研发投入融资支持上限从上年企业研发费用的50%提高到70%,单家企业支持金额从最高5000万元提高至1亿元);还在厦门市两岸股权交易中心设立“专精特新”板,打通企业上市“最后一公里”,并联合中国银保监会厦门监管局、厦门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共同推动辖区金融机构制订专项融资服务方案,服务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此外,引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厦门子基金,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中长期股权融资的便捷性;发挥全国股转公司便利机制作用,为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辟挂牌绿色通道,提供“一对一辅导、精准培育”服务,推动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做强做大。
大力支持企业创新发展,不仅加大技改扶持力度,推动厦门市技术创新基金规模扩大至500亿元,将全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全面纳入“技术创新基金企业白名单”,在技改项目和研发费用方面给予融资支持;还支持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重点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购买数字化改造相关的软件、网关、路由等必要的数据采集传输设备、开展数字化改造,改造后数字化水平达到二级以上的,给予单家企业最高25万元资金补助。另外,各区(管委会)对上年度设备投入100万元—500万元的专精特新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含智能化技术改造),按年度给予不超过设备投入10%的补助。
2023年,厦门成立专精特新企业服务联盟(资料图)。人民网记者 陈博摄
注重加强知识产权赋能,除面向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开展创新管理知识产权国际标准实施试点工作、持续推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开展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工作外,还聚焦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从提升知识产权创造水平、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开展专精特新企业的知识产权培训和服务工作,推动知识产权赋能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依托国家、省市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开展各类型知识产权赋能专精特新企业培训会,全面提升专精特新等优质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能力。
在“强化人才招引培育,促进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发展”方面,为优化专业人才评价机制,厦门不仅通过“双百计划”“群鹭兴厦”人才工程等覆盖专精特新企业人才,在人才计划中对专精特新企业予以倾斜,还将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核心技术高管分别纳入厦门市B类、C类高层次人才认定范畴,享受保障性住房、子女就学等一系列政策,并对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中层以上管理及技术岗位人才给予奖励;为拓宽招才引智渠道,携手人社等相关部门深入全国重点高校开展城市引才推介活动,开展城市引才推介会、政策宣讲会、就业座谈会等各类政策推广活动,并开展春秋两季“百城千校万人——厦门企业面向毕业生云端大招聘”活动,以满足全市专精特新等优质中小企业招才需求;为强化人才培训,除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和培训机构合作,积极组织开展专业化、特色化、多样化的优质公益课程,提升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运营管理能力,还开展“企业核心中层培养模块班”“精益生产模块班”等专题模块班次,培养专精特新企业中层管理人员。
在“助企开拓市场,打造专精特新发展名片”方面,厦门通过补贴补助等形式,鼓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参加各类展会,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国内各地举办产品推介会、新品发布会、订货会、经销商大会;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机场、高铁、地铁、公交等重点场所开展产品应用、体验、展示;通过定期组织开展产业链及工业品供需对接会、提高产业链和工业品对接的成效,通过对接跨境电商头部企业,挖掘“工业+跨境电商”新模式,帮助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及订单外流境外的企业解决好贸易便利化、物流运输等困难,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出海“抢订单”;依托省供需平台完成“厦门馆”建设,引导厦门市大中小企业入驻省供需对接平台,通过平台发布产品和需求信息,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通过开展大企业携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对接活动,推动举办大中小企业“百场万企”洽谈会,举办首届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推进会、举办全国“百场万企”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活动(厦门站)活动,以及组织厦门企业积极参与工信部组织的“大企业‘发榜’、中小企业‘揭榜’工作”等,有效推动大中小融通、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
厦门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联展举行(资料图)。人民网记者 陈博摄
而在“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惠企助企能力”方面,同样多措并举。如,发布《厦门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通过打造队伍、加强服务、贯通平台、建立完善数据库等任务,进一步健全厦门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
“目前已完成构建‘3+3+4+10’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工作人员介绍,包括打造了“三支队伍”、贯通了“三级平台”、建立了“四个数据库”、主要突出“十项服务”,已形成由150余家优质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及100名中小企业志愿服务专家构成的“专业服务体系”,统筹开展中小企业公益服务。
又如,搭建慧企云平台,汇聚全市专业服务机构资源,为优质中小企业提供“一体化、专业化、协同化、全方位、公益性”的公共服务。截至目前,平台已引导和带动管理咨询、投融资、人才服务、培训服务等各类专业服务机构超过2000家,提供有效特色服务1800余项,“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成效走在全国前列。”
此外,汇集国家、省、市区各级政策信息,建立厦门市企业政策库,开通移动手机端帮助民企“知政策、懂政策、享政策”,把政策课堂搬进企业、园区、集群,“线上线下多渠道、多形式宣传解读专精特新、科技创新、人才培育等惠企助企政策,录制推送政策云课堂”……
“持续加强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让更多中小企业在新领域新赛道跑出加速度。”厦门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小企业是经济活力与韧性的重要源泉,专精特新企业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更是其中佼佼者,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排头兵。接下来,全市工信部门将按照推进新质生产力工作要求,把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与厦门科技创新引领工程和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等紧密结合,通过着力落实高质量发展措施、不断完善梯度培育体系、积极提高存量企业质量、加强规范企业认定工作等举措,继续抢机遇强优势挖潜力,开展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跃升和质量提升工作,奋力推动厦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