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新城的幸福方程式

市县动态 | 福建日报 2025-08-20 08:36

今年上半年,漳州市长泰区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5%、6.2%;推动13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完成投资7.67亿元……这组跃动的数据,正是长泰区深入实施“1658”强区工程,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将撤县设区的“政策红利”精准转化为“民生福利”的生动写照。

“你看,现在工作、生活、孩子学习都在这一刻钟里,这儿既能安心工作,又能舒心生活。”在长泰经济开发区企业上班的“新长泰人”张美娇感慨道。

近年来,长泰区持续实施23个项目,总投资超45亿元,打造“产城人”深度融合的产业社区,构建涵盖吃住行、教育医疗、文体娱乐的“15分钟生活圈”。对于和张美娇一样的众多“新长泰人”而言,这“15分钟”承载的是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与归属感。长泰区打造“产城人”深度融合的产业社区做法,于今年初入选2024年福建省改革优秀案例。

而这只是长泰融合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更多的民生温度正通过一个个项目传递:长泰一中高中部校区与长泰区第五实验小学相继揭牌,新增优质学位超4400个;区医院新建工程进入收尾阶段;首个区级公益性公墓建成投用……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持续提升着群众的幸福指数。

数据显示,2024年,长泰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5.33%,连续两年高于漳州市平均水平;城乡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提高2.9%,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6.6%;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19年的1.92降至1.7,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

在城乡融合步伐不断加快的同时,长泰区立足区域协调发展大格局,积极落子,跳出“一域”谋“全局”。

近日,随着最后一次开挖作业完成,国省干线联十一线长泰段二期工程新村隧道双洞顺利实现贯通,至此该项目三座隧道均已贯通。作为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厦漳同城化的重要互联互通项目,联十一线二期工程全长21.3公里,总投资26亿元,南接漳州龙文,东连厦门灌口,项目建成后,对提升长泰区发展能级、加速推动厦漳泉区域“半小时经济圈”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区域协作的步伐不止于此。长泰区主动融入区域发展大潮,与厦门集美区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携手共建区域协同发展先行示范区,为新时代的山海协作注入新动能。不仅如此,还成立招商工作专班,创新性地在厦门设立招商服务中心,成功引进项目24个,总投资37.9亿元,进一步承接厦门优质产业转移。

从家门口的“15分钟生活圈”到城乡收入差距的持续缩小,从打通区域动脉的重大交通工程到携手邻里的产业协作,长泰区正将撤县设区的战略机遇,转化为惠及千家万户的发展实绩。

(杨凌怡 郑晓梅)

新闽网客户端下载 新闽手机网 新闽网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