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税务:绿色税收赋能 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财税频道 | 新福建 2025-11-03 16:27

绿色,孕育无限生机,是生态文明的底色,更是人民福祉的基石。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南平市税务部门认真践行“两山”理念,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围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等方面落实好绿色税费优惠政策,为企业主动减排、转型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赋能企业开启新“绿”程。

生物质发电“点废成金”,热电联产激活循环经济

走进南平光泽县圣新能源生物质发电厂,高耸的鸡粪电站锅炉与整齐的厂房相映成趣,锅炉产生的高温蒸汽正24小时转化为绿色电力与蒸汽,输送至园区企业。作为圣农集团关联企业,光泽圣新能源投资3.4亿元建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配备专业设备,专门处理光泽及周边畜禽粪污、污泥、枝丫竹末等农林废弃物。

“每年能处理27.63万吨废弃物,相当于节约9.15万吨标煤,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公司财务负责人陈竑喆介绍,生物质发电前期设备投入大、中后期运维成本高,曾让企业面临经营与资金双重压力,“得益于税收政策红利的支持,2024年以来我们享受综合利用资源生产产品减计企业所得税收入政策优惠超300万元,不仅缓解了资金压力,更让企业坚定了绿色发展的方向。”

如今,该厂年发电量1.3亿度、对外供热26万吨,产值超1.4亿元。企业还与当地政府共建鸡粪处理中心,年处理鸡粪超30万吨,相较同等火电项目,年节约标煤超10万吨,减少多种污染物排放,同时免费供周边农户有机肥、解决园区10余家企业供热难题,形成“废弃物—能源—资源”循环闭环。

木业企业“破局转型”,全链减排实现“零排放”突破

在顺昌县,“国家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福建省顺昌县升升木业有限公司,正以全产业链减排书写传统木业的绿色转型答卷。这家成立于2004年的企业,主要生产出口木凉亭、儿童滑梯木屋等产品,历经20余年发展,年产值超5亿元,今年以来出口销售额已达2亿元。

“绿色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答题。”公司企划部经理夏子良直言。2021年起,企业投入2.23亿元实施增资扩产,引进先进除尘系统,将木屑等下脚料输送至园区供能企业,以生物质燃料替代燃煤,彻底停用锅炉车间,消除安全隐患的同时实现二氧化硫零排放,年节约锅炉维护成本30万元、标煤1500吨,减碳约3800吨。

此外,企业在6万平方米厂房顶建分布式光伏,预计年发电400万千瓦时。“2024年以来累计享受各类税费优惠超2000万元,让我们有更多资金投入设备更新与技术研发。”夏子良感慨,正是绿色税制的支持,让企业形成“节能降耗—降本增效—合规经营”的良性循环,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稳。

污水处理“守护碧水”,环保税助力水质持续提升

“多排多缴、少排少缴、不排不缴”的环境保护税差异化机制,成为企业减排的“指挥棒”。在邵武市,福建水投集团邵武环保有限公司作为当地污水处理“主力军”,下辖2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4.6万吨,服务覆盖邵武主城区、经济开发区及约15万人口。

“我们的污水处理流程环环相扣——核心采用改良型卡式氧化沟工艺,通过倒伞型叶轮表曝机供氧分解污染物,再经紫外线消毒确保水质达标;产生的污泥则按‘浓缩—脱水—处置’流程规范处理。”公司运营一部经理陈超介绍,这套扎实的处理工艺,让企业长期保持排放数据符合国家标准。2024年以来,企业已累计享受环保税减免48.93万元,“政策红利实实在在减轻了负担,也让我们更有干劲投入环保工作。”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该厂出水氨氮浓度较2024年初降33.6%,总磷浓度降24.11%,稳定达一级A标准。“居民说‘水变清了,岸边的草更绿了’,这就是我们工作的最大价值。”陈超的话语里满是成就感。

据悉,为确保环保税政策精准落地,邵武市税务局主动作为,建立动态管理台账,对接环保部门获取企业排污监测数据,与纳税申报信息实时比对,确保政策享受合规准确;通过线上宣讲、线下辅导,解读环保税与技术改造的政策衔接要点,帮企业算清“减排效益账”。“税务部门的辅导让我们知道‘往哪投、怎么投’更划算,政企协同让减排之路少走了很多弯路。”公司财务负责人田媛说。

南平市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绿色税制落实,聚焦地方绿色产业发展需求,进一步优化“一企一策”精准服务机制,以更优的税收服务、更实的政策支持,推动绿色税制效能充分释放。


新闽网客户端下载 新闽手机网 新闽网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