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全方位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福建省厦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厦门市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全方位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27年,厦门将建成加氢站3座,开通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路线,并推动氢能装备及材料生产企业达到30家。这些量化目标背后,是厦门对氢能全产业链“制—储—输—加—用”一体化发展的系统布局。值得关注的是,厦门将发展重点聚焦于“绿氢”,即利用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取的氢气。这与国家自主贡献计划中强调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方向高度契合。通过支持分布式光伏制氢、探索“可再生能源+氢能制储用”智能微网模式,厦门不仅能够有效消纳本地风光资源,还将形成电能与氢能的高效互补,提升能源系统的韧性与灵活性,为城市乃至区域电网的稳定运行提供支撑。
在技术创新层面,《行动计划》提出要攻克高效低成本绿氢制备、高密度固态储氢、大功率长寿命燃料电池等核心技术,争创国家级科创平台。这一系列举措直指当前氢能产业发展的核心瓶颈。目前,我国氢能产业链部分关键技术和材料仍依赖进口,成本居高不下,制约了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厦门依托嘉庚创新实验室等科研力量,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有望在电解槽、储氢材料、燃料电池电堆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降低全链条成本,从而加速氢能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应用。
同时,《行动计划》鼓励探索氢能在厦门市半导体、高端玻璃制造、稀土冶炼等高耗能行业的应用和试点。例如,在钢铁生产中以氢代煤,在化工合成中使用绿氢制氨或甲醇,均可大幅削减二氧化碳排放。
在交通运输领域,《行动计划》规划在临空经济区开通氢燃料电池公交线路,并向环卫车、重卡、冷链物流车拓展,甚至探索氢能在船舶和低空飞行器的应用。厦门作为重要的港口城市和区域性交通枢纽,开展多场景氢能交通示范,不仅能有效降低本地移动源污染和碳排放,更能为全国港口物流、机场地勤等场景的氢能应用积累数据、验证模式、完善标准,助力交通领域深度脱碳。
此外,《行动计划》还强调构建氢能绿色价值实现机制,依托厦门产权交易中心推动清洁低碳氢能认定和碳减排核算,并鼓励绿氢参与电力市场交易。
原文链接:厦门市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