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2027年率先建成全国首个“全域美丽海湾”

生态福建 | 中国环境APP 2025-10-22 08:22

福建省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厦门市当好生态省建设排头兵加快建设美丽中国样板城市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明确到2027年底,全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样板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率先建成全国首个“全域美丽海湾”。此举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部署。

《行动方案》提出,厦门将以高标准建设绿色低碳、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安全健康、智慧高效的美丽城市为契机,持续深化拓展生态文明建设“厦门实践”。到2025年底,美丽城市建设将取得积极进展,建立成效评价指标体系,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前列。到2027年底,力争形成一批具有厦门辨识度、全国影响力和世界美誉度的标志性成果。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厦门将“率先建成全域美丽海湾”作为核心目标之一。通过实施“一湾一策”,梯次推进西海域、大嶝海域等国家级美丽海湾建设,强化陆海统筹、河海共治,推动九龙江—厦门湾海漂垃圾一体化治理,全面提升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

同时,集美、同安、翔安三区将整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培育工业园区、社区、学校、景区等多样化“美丽细胞”,构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城乡画卷。

为实现上述目标,《行动方案》从四大方面系统布局,着力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的“厦门典范”。

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厦门将构建“山海产城人”相融共生的空间格局,优化“一屏一湾十廊多组团”的国土空间总体布局,严格落实“三区三线”,推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建设。聚焦“4+4+6”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快建设“电动厦门”和“绿动厦门湾”,打造“轨道+BRT+公交+慢行”高品质绿色交通体系,并健全碳普惠体系,推进建设碳足迹认证平台。

在高颜值生态方面,厦门将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实施“青山、绿水、碧廊、蓝湾”计划,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与持续性。持续打好蓝天、碧水、碧海、净土保卫战,确保空气质量稳居全国前列,系统提升污水收集处理效能,持续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同时,重点守护中华白海豚、文昌鱼等珍稀濒危物种,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

在高品质生活方面,厦门将拓展城市绿色空间,推进综合公园、口袋公园、绿道互联互通,推广立体绿化,建设智慧园林系统。探索建设“宁静小区”“宁静片区”,完善光污染治理机制,提升居民生活舒适度。严守生态环境安全底线,强化水源地保护、生物安全监管和气候变化适应能力。

在高效能治理方面,厦门将深化改革创新,试点“区域环评+定制化清单”管理,落实排污许可“一证式”监管,健全环境信用与绿色金融联动机制。加快数字赋能,建设“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打造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提升智慧化监管水平。同时,构建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持续推广垃圾分类“厦门模式”,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壮大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队伍。

《行动方案》强调,各级各部门要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市环委办加强统筹协调,财政、金融等部门强化资金支持,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厦门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何伯星表示,《行动方案》是厦门争当生态省建设排头兵、服务美丽中国战略的重要抓手。下一步,厦门将巩固拓展国家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城市和产业园区“双试点”成果,以高水平生态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让“清新的蓝”“怡人的绿”成为厦门人民恒久的骄傲,奋力书写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厦门答卷”。

原文链接:厦门市当好生态省建设排头兵加快建设美丽中国样板城市行动方案(2025—2027年)


新闽网客户端下载 新闽手机网 新闽网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