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办、一窗办、主动办 福州高新区以“马上就办”担当构建幸福园区
初秋时节,福州高新区各重点项目工地,“奋勇争先”激战正酣、捷报频传;在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各个窗口,“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历久弥新、蔚然成风。
“马上就办、真抓实干”是福州高新区一以贯之的工作底色。近年来,全区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将这一优良作风贯穿于党建引领、政务服务、产业升级、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各领域,形成“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处处见实效”的高效工作格局,用实干实效诠释新时代的担当作为。今年,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评“幸福园区”省级试点单位。
一问题一专班
项目一线解难题
每周六,在福州高新区项目一线,总能见到满载工作人员的大巴。过去一年,福州高新区“奋勇争先”行动启动,区主要领导雷打不动深入项目一线,现场办公解难题。
5月24日上午,一场“奋勇争先”项目攻坚专项行动在区里展开,在海创光电产业园项目现场,业主单位提出项目与相邻地块红线处未设置相应挡墙、围墙等挡土、挡水措施,对项目施工造成不便。得知情况后,调研队伍现场办公,马上安排相关单位组成工作专班,做好区域增设挡墙、围墙等措施。
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福州高新区的高效服务,在海创光电产业园建设单位项目经理鲍协章看来已是常态。去年底,海创光电产业园动工建设,当地政府收到施工许可证申报业务后,当天就办结出证,以最快速度完成项目审批手续,而且全过程跟踪服务。“从项目设计、拿地,到审批、筹备开工阶段,福州高新区经发局、建设局、资源规划局等多个部门主动靠前服务,每月组织碰头会,为企业优化设计方案,协调解决项目开口、绿化苗木迁移等问题,有力推进项目建设。多方合力助开工,为项目节省了不少时间。”鲍协章说。
重大项目正在快速推进,背后是福州高新区始终把传承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优良作风作为主线。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基石,如今,在“一把手”带头下,福州高新区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深耕“一线工作法”,坚持每周到项目一线开展现场办公,把问题发现在一线、把问题解决在一线。
一窗口一次办
政务服务再优化
“之前一直听说有‘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体验下来才知道原来这么方便。”近日,在福州高新区行政(市民)服务中心,一件事“一套流程”、一扇窗“一次办结”的高效服务令市民李先生赞不绝口。
“马上就办、真抓实干”,抓的是办就办成的干劲。去年以来,福州高新区“高效办成一件事”窗口上线,吸纳了涉及经营主体和个人的多组一件事套餐服务。在区不动产登记和交易中心窗口,继承公证、不动产继承登记、继承涉税三项业务实现“一窗受理、并联办理”。申请人只需在窗口提交一次材料,就能一次完成全部手续,从“多头跑”变为“一窗办”,从“15个工作日”变为“1天搞定”。经过简化程序“缩时限”、精简材料“降门槛”、流程再造“提速度”,越来越多审批事项实现了“当日办结、当场办结”。
不仅如此,全市首个“高效办成一件事”审前服务专区日前在福州高新区落成,构建了全流程的审前服务体系,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落实落地。
“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展的是民有所呼、政有所应的为民情怀。随着区域经济发展,越来越多台胞选择扎根福州高新区。围绕台胞创业就业以及子女入学等需求,区行政(市民)服务中心创新联通线上线下全渠道途径,增设线上台胞服务主题模块,于去年打造了“台胞一站式服务主题应用”,为福州高新区台胞企业和群众提供子女入学、政策展示、学校情况、就业创业等方面的宣导、咨询及一站式主题业务等服务。
截至目前,该模块已累计为台胞群体办理公司个体工商户设立54户、线上线下咨询158件。福州高新区逐渐成为台湾青年人才择业发展、居住生活的“首选站”。
靠前办主动办
政策惠企促发展
园区企业多,需求也多,如何服务?为深入落实“四下基层”制度,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优良作风,党员更是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服务送到生产车间、楼宇一线。
“福州高新区干事创业的氛围,很像高校里搞科研的劲头。”福州康为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宋李斌说,在这里,无论是最新的政策讲解,还是资源分享,党员干部常常上门指导,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
从“企业找政策”到“政策找企业”,作为福州高新区专属金融产品“福高E贷”首批受益企业之一,福州思飞科技的创始人吴进营每每谈及此事便赞不绝口。
思飞科技是国内较早专注于智能云媒体电子价签的研发与制造企业。企业计划进一步发展,却遇到流动资金不足难题。走访企业后,海峡金控党支部书记、公司董事长张文光主动牵线搭桥,助力企业快速获批贷款。“有了这笔资金,公司年收入有望翻一番。”吴进营信心满满。
去年,福建省首个省级科创金融服务基地在福州高新区落户,与多家银行合作推出“新质贷”“福高E贷”“高新知融贷”等福州高新区专属金融产品,形成差异化产品矩阵。同时,科创金融服务基地“金融红马甲”队伍定期走访园区企业。截至目前,科创金融服务基地累计服务企业200多家,一对一促成融资103家,规模约14.8亿元。
据悉,福州高新区充分发挥县区、园区两种体制优势,用好县区的全面职能、园区的灵活政策,建立扁平高效管理机制,基本实现“办事不出园区”;为特别回应企业需求,出台20多项“看得见、拿得到、用得上”政策,每年兑现惠企资金上亿元。(记者 林榕昇 通讯员 林梦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