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发布

市县动态 | 厦门日报 2025-09-29 10:14

五个方面21条措施

让民营企业安心发展放心投资

《厦门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昨发布

厦门日报讯(记者 李晓平)昨日,市发改委联合市委金融办、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召开厦门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介绍厦门民营经济最新发展成效,以及《厦门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特色亮点。

当前,民营经济在厦门经济结构中的地位愈发重要,发布会最新数据显示,全市民营经济贡献了超五成的税收,近六成GDP,提供了七成以上技术创新成果,占超九成市场经营主体。

今年上半年,厦门民营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6.6%,对全市经济支撑作用明显;全市民营经济进出口额同比增长7.6%,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53.1%,连续14个季度为最大外贸主体,占全市进出口的半壁江山。同时,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方面,民营企业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的90.5%,数量全省第一;全市境内上市民营企业达45家,占全市上市公司的66.2%。

政策解读

以企业需求为切入点

围绕五个方面提出21条措施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厦门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与往年不同,近日出台的《若干措施》,不追求“大而全”的完整体系,而是突出以企业反映的问题为导向,以解决当前制约厦门民营经济发展的五方面突出问题为目标,找准切入口,围绕公平竞争、企业融资、科技创新、稳外贸扩内需和权益保护五个方面,提出21条政策措施,细化为66项具体任务,让民营企业安心发展、放心投资。

以全链条公平为核心

破除民企准入壁垒

让民营企业“安心投”“有的投”“投得好”,不仅是落实“放宽市场准入”和“促进公平竞争”原则的关键举措,更能直接激发市场活力、扩大有效投资,持续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在公平竞争方面,《若干措施》聚焦民间资本“准入易、参与畅”:通过滚动发布推介项目清单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新基建、清洁能源等关键领域。创新政府采购支持机制,400万元以上工程项目对中小微企业预留份额阶段性提至40%以上,小微企业价格扣除优惠最高达20%。同时依托智能审查系统清理业绩、资质等不合理限制,通过PPP、并购重组等方式盘活闲置国资与低效用地,从“准入、参与、合作”全环节构建公平竞争环境。

以精准融资赋能为抓手

破解民企资金难题

厦门积极引导金融资源精准赋能民营企业,力争实现民营企业融资“量增、价降”。此次《若干措施》特别提出,构建“低成本+多渠道+强增信”融资体系:通过中小微企业融资增信基金提供最高3000万元支持及1%贴息,供应链协作基金给予2%利率纾困;推动担保公司成为“合约核心交易商”,培育国有资本成为“耐心资本”,拓宽债券、股权等融资渠道。创新“信易贷”平台,每年新增撮合融资30亿元以上,推出“鹭质贷”“信贷周转基金”等特色产品,配套“首压首抽”监测与尽职免责机制,精准滴灌民营经济融资需求。

发布会指出,今年来,厦门提升政府性融资担保效能,降低服务收费,加大“支农支小”力度。截至8月末,累计为1468家民营企业提供621亿元贷款周转服务,节省企业过桥费用超2.7亿元;全市无还本续贷余额1487亿元,同比增长34%;增信基金累计向1.7万家民营企业提供融资570亿元。

以创新人才双驱动为引擎

激活民企发展动能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激发民营企业创新活力的核心动能。激发民企发展动能方面,《若干措施》指出,要强化研发与人才双重支撑:对民企研发投入最高补助500万元,支持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参与“揭榜挂帅”项目;科技企业孵化器项目、创新场景项目分别给予最高500万元、2000万元奖励。人才政策向民企倾斜,“双百计划”民企岗位占比不低于70%,新增15个优培生单列名额,支持民企与高校“双跨双聘”联合引进高端人才,探索放开跨专业职称申报限制,将电子工程、低空经济等纳入职称改革,同步强化先进制造业人才住房保障。

同时,要加快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推动民营企业牵头或参与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物流、智慧医疗、智慧文旅等数据应用场景开发建设,打造数字应用场景。加快落实市级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清单,挖掘培育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为民营企业提供明确业务扩展方向和合作契机。

以内外市场联动为支撑

拓宽民企发展空间

厦门是国内外贸依存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民营企业是厦门外贸的“主力军”,事关厦门经济发展全局。在拓展民企发展空间方面,《若干措施》明确,要依托“稳外贸+扩内需”双向发力:加密北美航线保障舱位供给,每季度发布技贸信息预警,支持民企申报AEO认证、赴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参展;针对出口转内销开通许可认证绿色通道,提供“同线同标同质”服务,联动电商平台推广直播带货。

同时,支持在厦保险机构开展国内贸易保险业务,对企业投保国内贸易信用保险的给予最高不超过300万元的保费支持。培育邮轮游艇、银发经济等新兴消费业态,支持首店经济与“老字号”创新,依托重点展会搭建双向投资平台。

以全维度权益护航为保障

优化民企发展生态

拖欠账款问题严重制约民营企业的正常经营与发展,对于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微企业而言,其影响尤为突出。在民企权益保护方面,《若干措施》明确,要构建“保护+规范+纾困”权益体系:通过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实现快速维权,落实侵权惩罚性赔偿,提供海外纠纷应对指导;建立异地执法协助机制,严查超范围查封扣押财产行为。严格清理拖欠账款,将国企清偿情况纳入考核并实施失信惩戒。

创新执法监管模式,推行“无感监测”、“无事不扰”清单与“扫码入企”制度,以“综合查一次”“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减少对企业干扰。

新闽网客户端下载 新闽手机网 新闽网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