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福建基本建成“211”交通圈
人民网福州10月10日电 (记者陈蓝燕)10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福建省公路水路建设发展的总体情况。
新闻发布会。实习生 郑舒尘摄
会上介绍,“十四五”以来,福建加快建设交通强省,“211”交通圈基本成型,全省86%设区市之间2小时通达,95%设区市至所辖县、94%县至所辖乡镇1小时通达,综合交通发展总体水平稳居全国先进行列,“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正加快实现。
福建从优化省内交通微循环入手,让城市通勤更高效、城乡往来更顺畅。
在城市交通领域,轨道交通累计开通线路10条,运营里程比“十三五”末增长了149.5%,福州、厦门地铁迈入“由线成网”运营新阶段,站内换乘更便捷。公共汽电车线路达2679条,开通“微循环”公交线路200条,覆盖217个社区和80%地铁站,有效串联起市民“生活圈”。出行方式更多元,培育定制客运线路246条,开通“站点巴士”线路17条,开辟48条机场客运线路,群众选择更多样。
城乡交通的普惠融合则让发展红利直达乡村。全省已培育城乡客运线路达1350条,92%的县(市、区)获评全国城乡交通一体化5A级。创新“客货邮+”模式,在全国提前三年率先实现建制村客货邮服务全覆盖,农村客运票价最高降幅超75%,快递进村派费下降约30%,“出村有客车、快递到村口”成为乡村新日常。
依托沿海区位优势,福建持续强化交通枢纽功能,以港口为支点、航线为纽带,构建通联全球的物流网络。
在港口硬件建设上,“十四五”预计新增万吨级以上泊位35个,新增货物吞吐能力超1亿吨,其中集装箱约300万标箱,可常态化停靠世界最大的散货船、集装箱船、邮轮等船型;预计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达到7.5亿吨、1850万标箱,比“十三五”末分别增长21%、7.5%。其中,厦门港、福州港货物吞吐量在全球排位分别较“十三五”末上升9位、5位。在世界银行与标普全球联合发布《集装箱港口绩效指数(CPPI)2020—2024》中,福州港居全球第2位。
航线网络的拓展则让福建与世界的连接更紧密。目前,福建全省船舶运力突破2000万载重吨、居全国第六,其中集装箱运力37万标箱、居全国第二,全国7家上市的民营航运公司中福建占4家。“丝路海运”品牌扬帆世界,命名航线达148条、覆盖48个国家和地区、150个港口,联盟成员超360家。近期,福建省还率先开通全国首条“冰上丝绸之路”福州港经北极至欧洲快速航线。
与此同时,福建作为两岸交流合作前沿,更将对台交通建设摆在融合发展的突出位置。
会上介绍,福建全省沿海港口开通8条对台客运航线、11条对台集装箱航线,对台海上客运量占大陆的99%、对台集装箱运输量占大陆约30%。两岸“小三通”2024年客运量137万人次,增长79%;今年1—8月运送旅客126万人次,增长52%。货运方面,预计“十四五”末闽台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将比“十三五”末增长19%、33%;湄洲湾港连续五年成为对台铁矿石最大中转港口,平潭港区成为对台跨境电商出口最大口岸。
福建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王增贤表示,“十五五”将是建设交通强省的关键时期,福建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强枢纽、优体系、重融合、精治理、促转型、育新质,努力担当中国式现代化福建实践的“开路先锋“,让八闽大地的父老乡亲、让南来北往的商旅游子,行福路、享福运,福来福往、越来越好。
- 市县动态 更多》
- 从“重点突破”走向“全域覆盖” 诏安文旅市场迎来“井喷式”增长
- 福建邵武:点石成金,山区里崛起“黄金产业”
- 泉州开发区:打造营商“强磁场” 打通企业服务“最后一米”
- 龙岩上杭探索“嵌入式养老” 打造“没有离家感”的养老生活
- “十四五”闽西红土地上的跃迁:跑出“加速度”、迈上“新赛道”、绘就“幸福卷”
- 福建泰宁县推动古城修缮和活化利用—— 古厝新生,下足“绣花”功夫
- 飞“黄”腾达、吉庆有“鱼”!连江深水养殖100万尾大黄鱼丰收上市
-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领衔,古田食用菌产业链特聘专家团来了
- 平潭:血脉相连越走越近 携手共建共同家园
- 福州新区(长乐区):福清引水工程正式通水 松下片区告别“有管无水”之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