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理工学院:将生态文明教育全面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
近年来,厦门理工学院将生态文明教育全面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引导学生将“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自2024年起,该校确立了“服务厦门生态文明建设理工行动年”计划,组织环境工程、软件工程、建筑学等12个专业师生,组建“河小禹”、“两山”理念、“寻迹溯源”等16支实践团队,深入筼筜湖、同安军营村等实践现场,通过重走生态路、追溯生态记忆、访谈典型人物、挖掘生态故事等方式,开展多层次、沉浸式实践调研,引导学生真切体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伟力和时代价值。
创新“三级联动+多元协同”机制,提升实践育人质效。该校构建“校—院—地”三级联动机制,由校团委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推出“1+1+1+N”组团模式(即1名辅导员+1名马院教师+1名专业教师+多名学生),打破以往单一线性组织方式,推动社会实践向有组织、有深度、有产出、有传承的系统育人工程转型。多部门协同发力,引导各二级学院结合学科特色组建实践团队,显著提升社会调研的质量与成果转化效能。
推动学科赋能与实践深度融合,精准服务地方生态建设。该校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推动科研成果向生态保护实践转化。软件工程与环境工程团队运用物联网技术对筼筜湖水质及鱼类生长进行动态监测;材料学院团队将氮化镓纳米电极技术应用于湖区杀菌除藻,有效改善水域生态;影视与计算机专业学生利用无人机建模、三维仿真等技术,制作红树林生物多样性科普视频,以智能化手段开展生态宣传教育;文旅团队为同安军营村量身打造生态研学路线,并通过网络直播推广,实现学科优势与地方发展需求的精准对接。
拓展传播矩阵与成果转化,讲好生态故事产生广泛影响。厦理工实践团队共创作生态文明主题影像作品50余部,真实记录了理工青年参与厦门生态建设的动人故事。
厦门理工学院通过系统化设计、跨学科协作、沉浸式实践与融媒体传播,不断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青年群体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培养具有生态文明素养的新时代青年提供实践路径。(唐红波 林金国)
- 市县动态 更多》
- 连江发布15条惠民举措 建强“海上堡垒”打响“渔都先锋”品牌
- 效能建设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密码” 厦门自贸片区一系列改革举措与制度创新开花结果
- 打造产融对接“第一会客厅” 厦门产融会客厅揭牌启用
- 释放改革红利 泉州市推行DRG医保基金按月结算
- 厦门明确快递员岗位最低月工资
- 匠心筑基+监督护航 福州新区(长乐区)推动校服产业升级与专项治理双向发力
- 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 厦门海沧打通助企纾困“最后一公里”
- 因海而兴、向海图强 宁德奋力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 21个部门联动、80余项主题活动 厦门市启动“质量月”系列活动
- 从“产品出口”到“品牌扎根” 厦门海沧助力民营企业“出海”讲好中国品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