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品出口”到“品牌扎根” 厦门海沧助力民营企业“出海”讲好中国品牌故事
它薄如蝉翼,却强韧可靠;它隐于市井,却无处不在。新能源汽车电池、高端电容器、食品和医药包装、快递封箱胶带……看似寻常物品,背后都藏着一个低调却不可或缺的角色——高性能膜材料。生产这种材料的中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从厦门海沧走向全球的中国民营企业,市场份额占全球20%,业务遍及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旗下的长塑锂电膜、长塑矢量膜等新型膜材产品,凭借稳定品质与技术优势,已进入国际知名企业的供应链。
高性能膜材料生产车间
这一切的背后,不仅有企业自身的努力,也离不开来自政府层面的支持。
为支持民营企业“出海”,厦门市海沧区推出出口信用保险服务、保费补贴、政策宣讲等务实举措,为企业出海筑牢“压舱石”,有效降低了拓展国际市场的风险。“只需在线提交客户信息,就能快速获取客户及其所在国家的风险评级,为海外订单决策提供了关键参考。”中仑新材外销负责人介绍,在办理出口信用保险业务时,从签署保险合同到出口投保申报等全流程的保险服务,均可通过线上快捷办理。
除了出口信用保险服务,海沧区稳外贸专班的配套支持同样务实:对投保企业给予的保费补贴,直接减轻了企业成本压力;定期组织的政策宣讲会,通过案例解析、实操辅导等形式,帮助企业进一步提升了海外市场风控能力。这些政策不仅为企业的国际化布局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更多企业稳健拓展海外业务版图创造了良好环境。
《精细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提出,培育世界一流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与中仑新材的战略高度契合。“这一政策不仅为企业带来关键技术攻关与产品落地机遇,还推动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升全球话语权。”中仑新材董事长杨清金说道。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从“产品出口”到“品牌扎根”,中国品牌“出海”的故事有着共同的底色:那就是以技术赢得尊重,以服务打动人心,以长期主义扎根市场。它们不是“走出去”,而是“走进去”——走进不同国家的文化语境,走进当地用户的生活日常,也走进全球产业链的核心地带。(文/图 海沧区委宣传部)
- 市县动态 更多》
- 匠心筑基+监督护航 福州新区(长乐区)推动校服产业升级与专项治理双向发力
- 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 厦门海沧打通助企纾困“最后一公里”
- 因海而兴、向海图强 宁德奋力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 21个部门联动、80余项主题活动 厦门市启动“质量月”系列活动
- 从“产品出口”到“品牌扎根” 厦门海沧助力民营企业“出海”讲好中国品牌故事
- 福州新区这十年 沿江向海 “新”潮澎湃
- 一线办、一窗办、主动办 福州高新区以“马上就办”担当构建幸福园区
- 为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夯实人才支撑 龙岩市以“四位一体”项目化培训持续壮大互联网营销师队伍
- 三明明溪: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以硬措施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
- 龙岩这场大会,领导干部为何让出“C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