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开发区:以“世行指标”打造营商环境 以“四化融合”擦亮金字招牌
日前,《中国开发区营商环境百佳案例》正式发布,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泉州开发区)《以“四化融合”打造营商环境 标杆赋能高质量发展》案例成功入选。构建“AI+政务”全时服务模式推动政务效率跃升,创新“三位一体”综合服务体系提高基层治理效能,打造“全链条精准惠企”生态优化政企互动机制……泉州开发区营商环境优化的最新成果与显著成效,为广大开发区提供了对标先进、启迪思路的实用指南。
在全省开发区综合评价中,泉州开发区管理服务质量稳居前列,政务服务办事好评率保持100%,2024年以来累计兑现惠企资金2.78亿元,增长16%、惠及1327家次企业,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家、总数达27家、同比增长108.3%,每万人高层次人才拥有量172名稳居全市第一,低效用地盘活新增产值超20亿元,以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效擦亮国家级开发区金字招牌。
对照世行“办理流程”指标,打造标准化政务服务范式
行政审批“帮代办”。对区域范围内需到市级办理审批涉及的5个部门、16大项、35小项业务,实行专区、专人、专业化审批和全程帮办代办服务。去年来,先后为47个省、市重点项目提供帮办代办服务,有力推动杰嘉电子、路金汽车精密零部件生产基地等11个项目新开工建设。
政务服务“全天候”。依托“清亲清濛”政务平台接入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构建“小濛智能咨询”数字人服务终端,实现政策咨询“秒级响应”、业务办理“全天候在线”,“数字政务”的精准度与便捷性实现质的飞跃。
数字政务“高集成”。建设智能化社会治理数字化平台,集成经济运行、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智慧环保、云税e检等17个功能模块,建立矛盾纠纷“全要素导入、全闭环办理、全流程监督”工作规范,对平台转派事件实行实时调度,进一步提高响应、办结效率。今年来,累计通过平台调度处理各类矛盾诉求事件453件,办结率、及时率均达100%。
对照世行“市场效率”指标,建立规范化要素配置机制
抓低效盘活,强化用地保障。开展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编制,建立低效用地再开发规范化流程,通过“现状摸查—方案编制一项目生成一效益评估”闭环管理,精准盘活恒祥、丰信旅游、亿恒等17个,盘活用地285亩,新增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新增产值超20亿元、税收超2.9亿元。
抓银企对接,强化资金保障。支持金融机构结合自身优势和差异化定位,抓好专精特新、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金融服务。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白名单”,实现银企精准高效对接。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发挥增信服务作用,推动普惠小微贷款增户扩面。去年来,推动符合条件企业申报“纾困贷”和“三争贷”,区银行机构给予企业2.79亿元的续贷支持。创新“伙伴银行”合作机制,设立5.32亿元产业投资基金,推出最高1000万元“科创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白名单”制度实现银企对接效率提升40%。
抓基地建设,强化人才保障。建优建强智能产业园、科创园,与上海科创园共建人才科创飞地,出台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若干措施,双基地双平台互促共进,构建“上海研发孵化、泉州转化落地”的协同创新体系。突出“以赛为媒、以赛聚才”,举办“清濛杯”科创大赛,推动6个优秀科创项目落地,预计可引进国家级重大人才计划、博士人才等近20名科创型优质人才。同时,支持国企参与人才平台建设运营,争取1.35亿元政府专项债券支持国企发挥作用,提速推进创业大厦、孵化基地保障性用房、人才公寓改造等项目建设,打造“引育用留”服务链条。
对照世行“法治环境”指标,完善便利化法治保障体系
社会治理“一站统管”。创新融合社会治理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党建+”邻里中心“三大中心”,建设综合性服务中心,集中进驻公安、交警、劳动保障以及巡回法庭、驻区检察室等与企业群众关系密切的职能部门,推行“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扁平化工作机制,实现党建引领、行政审批、矛盾调解、治安管理、咨询投诉等“一站统管”。在全省初信办理质量开展评比通报中,获评全省第三、全市第一。
劳动裁审“无缝衔接”。设立联络员,专门对接企业、员工、法庭等,强化定期会商、数据共享和前置预警工作。对欠薪案件提前介入,对疑难复杂案件进行集体协商。开辟“快立、快审、快执、快结”绿色通道,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营造良好的用工环境。
监管执法“包容审慎”。实施监管执法“包容审慎”机制,制定不予处罚、减轻处罚事项清单,引导和促进企业自觉遵守法律。推行帮扶指导制度,提前告知指导自查自改。优化企业信用修复措施,对部分符合微错容纠的企业实行指导整改,助力经营主体做好信用恢复。去年以来,先后帮助32家经营主体完成信用修复,22件涉企案件适用“微错容纠”制度。
对照世行“政企关系”指标,创新协同化政企互动模式
畅通政企沟通。健全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企业制度,开展“百名干部进企业 一企一策促发展”专项行动,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问题。构建“政策找企”数字化平台,将85条惠企政策按八大类别标签化管理,通过移动云MAS系统精准推送,同步建立政策目标企业培育库,形成“条件筛选—精准匹配一申报辅导一资金兑现”规范化链条。完善惠企政策直达机制,创设“秒兑现”平台,实现惠企政策实时归集、精准推送、线上办理、快速兑现。对标世行“政企合作”指标构建新型政商关系。
强化劳动就业。先后出台助企稳岗16条、招工引才8条及稳工留岗增值服务10条等一揽子政策措施,持续完善招工引才政策矩阵,升级“就业服务指南”小程序,定期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打造“10分钟就业服务圈”。建立“引工大使”评选激励机制,设立“对外劳务协作服务站”,开展跨省劳务协作活动,以全周期体系打造“宠”工服务新品牌,吸引求职者近万人次。
增进职工福祉。建设泉州开发区医院,联合三甲医院合作办医,在办医场所、设施投入、人员配备、体制改革等方面进行全面提升。优化推广“健康十条”,开展上门服务和延时服务,提高政策覆盖率和兑现率。积极打造“一街一城一夜市”、“十分钟”生活商圈,提升泉州开发区的“烟火气”。实施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程,综合运用生活救助、临时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和就业帮扶等措施,提高困难群体帮扶能力。壮大社会事业发展公益基金,做好助学助医、扶残救困等社会公益。
泉州开发区以标准化夯基、规范化固本、便利化破题、协同化共振,全面对标世行营商环境评估体系,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市场环境从“要素驱动”向“效率驱动”、法治环境从“保障底线”向“引领发展”、政企关系从“管理服务”向“协同共生”转变。未来,泉州开发区仍将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对标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标准,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推动营商环境迭代升级,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